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求學經驗談:他們怎麼念MBA

記者 葉怡亨/ 綜合報導

 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現今學習環境及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電腦網路的成熟讓資料的蒐集變得迅速方便,畢業於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何雍慶回想起求學歷程,有感表示:「電腦不發達的年代,蒐集資料要親自到圖書館慢慢尋找影印,再親手謄寫出一份完整的報告。」

 而相較國內,國外留學生在各國人才臥虎藏龍的環境下,也同時面臨經濟、同儕及語言壓力,使畢業於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所博士班的曾光華副教授表示在課業上不敢有任何馬虎,「幾乎有七成的時間都花在學習。」本期專題報導,採訪到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四位師長,分享過去在國內外就讀MBA的求學歷程和現在有何不同,以及對於現今MBA有哪些建議。

 何雍慶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許嘉文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博士
 曾光華 美國密蘇里大學行銷學博士
 盧龍泉 密西西比大學行銷學博士

同儕間競爭激烈 團隊合作兼容並蓄   

 回想起就讀政大企研的日子,何雍慶以「教授嚴格有條理,同儕競爭激烈」兩句話點出過去的求學情形。企研所「產銷人發財」並重的通才教育,幾十年前就是如此,在龐大的報告及考試壓力下,同儕間競爭激烈,讀書風氣旺盛,每到考試期間,天天待在研究室或圖書館已成一種常態。對於這些磨練,何雍慶表示,「那些日子讓我有了非常扎實的基礎」,在學期間深受國內行銷學始祖楊必立教授喜愛,造就今日過人的學術地位。

 而對於現今研究所學生人數越收越多的情形,許嘉文表示,就讀台大國企所時,班上只有8位同學,上課方式多半以分組報告進行,且因人數較少,常常兩個星期就要報告一次。學分數方面,大約912個學分,與企研所動輒15學分以上少。

 同樣是企研所,團體報告的授課方式在國外也相當常見。曾光華提到,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就讀研究所時澈底見識導美國人的團隊精神,只要預定兩個小時討論完成就絕不拖時間,因為美式文化認為課後的玩樂是應有的權利。「東西方人一比一不見得比我們聰明,但多比多時結合的力量卻非常可觀」,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和外國學生團隊合作,其中的困難,除了用英語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外,同學之中有許多人都有工作經驗,要如何讓他們信賴你?曾光華說:「這時就要在夠用功的前提下,表現出你能掌握住學理,以來自異國的優勢將亞洲的觀點帶入,讓組員認為你的觀點是多元且重要的。」對於團隊合作,畢業於美國密西西大學研究所的盧龍泉表示,台灣很多學生在討論報告時會將一篇資料分成很多部份,每個人只負責看自己的部分,「這種讀書態度是不好的,如果沒有看完全部的資料,所獲得的資訊只是零碎的片段」。因此,盧龍泉認為學生不論是讀書或做報告要看得遠,切忌短視近利,即使是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也要用心學習,將來一定有運用到的機會。

 在國外求學的日子,盧龍泉很佩服馬來西亞的同學,因為他們除了花費很多時間在課業上外,也利用課後時間及寒暑假打工貼補家用;中國大陸的同學則是非常聰明,在當時能到美國讀書的大陸學生多半為菁英,因此常在課業及想法上和他們交流,盧龍泉:「多交朋友,多溝通能讓自己想法有很多的成長。」這樣的想法,也和曾光華老師不謀而合。在國外求學時,曾光華堅持每天再忙都要到圖書館看世界日報、經濟學人及亞洲週刊等,「因為我不能夠脫離我原本生活的環境,事後想想,當時的習慣對後來幫助很大;雖然在國外住了很多年,但回到馬來西亞,還是能掌握東南亞的局勢,幾乎是零接縫。」他表示,知識和常識是不同的東西,知識懂得很多,可是常識不足的時候,就只會經常講模式,講不出動人的道理。然而,曾光華也提到,課業之餘,如果能從事喜歡的活動來做為良好的平衡也很重要。「我不認為一頭鑽進課業裡,把課業弄得非常好,而沒有其他的課餘時間作喜歡作的事情是對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藝文活動有助思考更廣

 課業之餘,盧龍泉常利用假日和同學們到美國各地遊玩。他表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尤其是剛到美國對所有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因此利用假日到處看看以增廣見聞。此外,當時擔任中國同學會會長,每年寒暑假都舉辦很多活動照顧新生,平常學期間也會舉辦如電影放映、搓湯圓等活動聯絡同學間的情誼,甚至下廚煮一些飯菜招待同學,他認為,未來人際關係很重要,藉由活動可以了解如何與人相處、與人溝通,提醒同學課業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培養領導能力。曾光華也多鼓勵學生參與藝文活動,藉由觀賞表演和自我興趣發展來加長思考的廣度,思考的深度則靠平時學業上的扎實訓練,兩者相輔相成。許嘉文則建議同學參與一些活動如名人講座,除了汲取演講者的成功經驗,也可從中獲悉未來產業發展動向,對自己論文或是未來找尋工作都會有所幫助。

掌握論文撰寫進度 參加比賽提升自我價值

 談及論文,對於每位研究生而言,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論文的完成。當時的何雍慶在甫進入研究所時,即深知自己以後會往行銷管理的領域前進,在確立指導教授後後,便依照自己的時間規劃一步一步完成論文。何雍慶表示:「研究生最重要的莫過於時間規劃」,除了平日的考試或報告外,論文的時間安排也顯得極為重要,要有自己的進度表,此後便依照此進度表循序完成。

 盧龍泉表示,美國研究所沒有強制規定要寫論文,但他建議,論文題目可以去圖書館找相關資料,或是修相關領域課程,從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作為論文的題目,「建議同學最好在碩二下學期34月將論文完成,可以投稿相關論文比賽,也能開始找工作,進行未來規劃。」許嘉文則提供自己當時論文撰寫的進度給同學參考:

碩一下2月底前
找好論文指導教授
3月至7
決定論文主題、方向、對象產業、架構及研究方法等,並蒐集文獻回顧資料
7月底前
完成前三章內容包括序論、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
9月底前
進行資料蒐集
碩二上開學後
進行資料分析
12月底前
將研究結果初步呈現
隔年1月至3
將論文做最後統整
隔年3
將論文完成
隔年4
參加比賽為論文加值

企業實習職場準備 商業競賽磨練自我

 在理論書本的學習外,現在的商管研究所學生傾向參加商業競賽來應證所學,和實務接軌。許嘉文表示,參加商業競賽可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提供企業尋找合適人才,一旦表現優異畢業後即有可能被延攬入企業內。「不要放過每次可讓自己茁壯的機會,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將廣泛的興趣縮小,做一個專才,並對自己的未來能有一新的藍圖。」何雍慶認為,參加競賽是一種磨練,若是想要與實務接軌,將會是一項不錯的經驗。盧龍泉亦鼓勵同學參加創業競賽,「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創意和衝勁,參加創業競賽可以激發創意,如果獲勝還可以贏得一筆創業基金。」

 至於同樣深受學生喜歡的企業實習,何雍慶提出看法:「企業實習不是去賺錢或做打雜性工作,最重要的是能夠從中獲得什麼,像是有些企業會有專案,如市場試銷等,學生能夠幫忙找資料或分析,對於企業及自己本身都可以學到東西並帶來幫助。」曾光華表示,企業實習需要自己主動寄信去不斷嘗試,或透過人脈關係去尋找,就算實習的內容只是打雜無法觸及策略推演,但別忘了很多大人物也是從小弟開始做起,思考如何能達到超出現在位置的表現。記得,「要先能蹲才能跳。」

培養英文與專業能力 學會獨立思考與時間安排

 許嘉文認為,企研所學生平日要顧學校課程進度,加上蒐集資料、討論報告與作業的時間,剩下空閒時間並不多,建議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加強英文及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及產業實務經驗)。他透露自己在碩一升碩二的暑假拉著同學去補托福,一方面也是為了畢業門檻,另一方面也是培養自己日後的英文實力,而專業能力是個人未來優勢的所在,可透過論文撰寫或是企業實習對產業發展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不論是國企所或是企管所都該致力於這兩方面。


 在指導教授楊必立影響下,讓何雍慶在教學時不論是授課教材或指定的論文與期刊,總能給予學生最新、最完整的資訊,以應付世界的潮流。他表示,在現今研究所學生人數激增的情況下,學生彼此競爭激烈,欲提升自我,增加競爭優勢不光是靠學歷而已,像是參加論文比賽或英文檢定等,都可在茫茫大海中拔得頭籌。數十年後資訊爆炸的今日,資料已是隨手可得,更多的機會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及掌握,最重要的是,「研究生要能學會獨立思考,做好時間分配」,此乃是任何時代下的研究生都必須培養的能力,才不枉費兩年的研究生生涯。曾光華則表示,台灣的學生雖然聰明用功,但不夠外放靈活;美國人不但創意多,能提出許多海闊天空的想法,卻又無損其做事的效率。他鼓勵同學不妨花一個學期的時間到國外遊學,和別國的人多多交流,眼界會更寬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